• <p id="s472h"><nav id="s472h"><small id="s472h"></small></nav></p>
  • <td id="s472h"></td>
  • <p id="s472h"></p>
        關閉 | 沒有賬號?點我注冊
        用戶名
        密 碼
        中華名城 擴版中原 山西旅游景點大全 地圖 臨汾市

        云旅游公告
        云旅游,國內外旅游景點推薦網站。如果你想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更多旅游景點的信息,那么你可以在云旅游網通過地域分類、主題分類、垂直搜索等手段,輕松查詢你所感興趣的旅游景點信息...注冊請用中文名!官方客服QQ 2816614199.
        云景點,發現一段更精彩的旅程!

        交通咨詢查詢

        酒店預訂

        旅游用品網店

        本區景點推薦

        熱點專題

        MORE +

        數據統計

        瀏覽次數:43327 次
        編輯次數:4次
        最近更新:2019-04-18
        創建者:月下梅子
        等級:狀元
        合作編輯

        云旅游地圖
        天尊

        天氣蘇
        天尊

        地圖大師
        上仙

        云旅游首頁 >>所屬分類 >> 臨汾市 >> 臨汾

        參考資料
        Reference Material

        臨汾


        【臨汾旅游推薦: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臨汾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城市建設日新月異,街道整潔,綠樹成蔭,花果飄香,被譽為黃土高原上的“花果城”。


        臨汾市壺口瀑布臨汾市壺口瀑布

        汾地處太原、鄭州、西安三個省會城市連接中點,區位優勢突出,交通通訊便捷。該市歷史悠久,是華夏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和黃河文明的搖籃,有華夏第一都之稱;該市是華北地區重要的糧棉生產基地,盛產小麥、棉花等,素有棉麥之鄉膏腴之地美譽;該市已形成多元產業體系,是山西省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市自然資源豐富,是中國三大優質主焦煤基地之一;該市非物質文化種類繁多,有蒲州梆子、威風鑼鼓等多種民間藝術形式,被譽為梅花之鄉、剪紙之鄉鑼鼓之鄉。



         

        歷史沿革

         

        臨汾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帝王世紀》稱:“堯都平陽”(即臨汾)?!队碡暋贩痔煜聻榫胖?,平陽為冀州之地。冀州處九州之中央,故稱“中國”,“中國”一詞由此而來。西周時期,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即翼城),因唐境內有晉水,叔虞之子燮父“易唐為晉”。春秋屬諸侯國晉,晉文公北方稱霸時,晉國的中心就在曲沃、侯馬、襄汾一帶。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韓建都平陽。秦改分封制為郡縣制,中國劃為36郡,屬河東郡。西漢劃中國為103郡國,屬河東郡司隸部轄。公元247年(三國魏正始八年)置平陽郡。公元309年(西晉永嘉三年),劉淵建漢,都平陽。北魏孝昌中置唐州。公元583年(隋開皇三年),置臨汾郡,臨汾得名一直沿用。唐實行道、府、州、縣制,公元618年(武德初年)為晉州。公元1116年(北宋政和六年),始置平陽府,轄臨汾、汾西、洪洞、岳陽、鄉寧、趙城、霍邑、浮山、冀氏、和川10縣及隰、吉、絳3州。元實行省、路、府(州)、縣四級制,為中書省山西宣慰司晉寧路(治臨汾)。明清重置平陽府,統領35州縣,包括臨汾、運城兩市及晉中市靈石縣和呂梁地區石樓縣。公元1914年(民國3年),廢府設道,以道轄縣,臨汾、洪洞、趙城、襄陵、汾城、曲沃、安澤、浮山、翼城、鄉寧、吉縣、霍縣、汾西、隰縣、蒲縣、大寧、永和等17縣屬河東道管轄;1927年,廢道直屬山西省??谷諔馉幊跗?,臨汾為山西省7個行政區中的第6區。1937年11月,山西省政府遷到吉縣。日偽統治時,為冀寧道??箲饎倮?,屬太岳區。1948年5月17日臨汾解放。1949年2月成立晉南區,屬陜甘寧邊區政府,同年9月1日改屬山西省。1950年1月6日成立臨汾專區。1954年同運城專區合并為晉南專區(駐臨汾),轄29縣。1970年專區改地區,晉南專區又按原建制劃分為臨汾、運城兩地區。1978年設臨汾地區行政公署,轄臨汾、侯馬2市和16縣。1983年臨汾縣和臨汾市合并為臨汾市。2000年11月1日撤地設市,成立地級臨汾市。

         

        人文歷史

         

        丁村人

        大約10萬年以前,臨汾就有“丁村人”繁衍、生息。1954年,在襄汾縣城南丁村一帶的古代汾河砂礫層中發現了3枚十—二三歲兒童的牙齒化石,2000余件丁村人打造的石器,以及與丁村人同時生存的28種哺乳動物化石。1976年又在同一地點發現了1個兩歲幼兒的右頂骨化石。專家斷定,丁村人的體質形態比北京人進步,時代晚于北京猿人而早于新人,是介于北京猿人和黃種人之間的中間環節,具有與現代人相似的性質。丁村人使用的石器以石片石器為主,類型有厚尖狀器、砍砸器、刮削器、小尖狀器和石球,比較規則定型,用途已有明顯分工。尖狀器是丁村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石器類型,稱為“丁村尖狀器”。丁村人生活的時代是舊石器時代,那時的氣候溫暖、潮濕,汾河水大而清,兩岸有寬闊的草原,山上有茂密的森林。丁村人在同大象、犀牛、熊、鹿、羚羊等動物的斗爭中生存著,過著狩獵和采集的集體生活。生存的需要,不斷提高著他們改造大自然的能力。在漫長的歲月里,他們的足跡遍及整個汾河流域。

         

        棗園稼穡

        大約7000余年前,從歷山轉輾而來的一支群體,落腳在翼城縣北撖鄉棗園村。由于這里優越的生活生產環境,導致了人類歷史上一次偉大的革命一產生了原始的種植業,發明了半地穴窩棚式房子。他們放火燒荒,開辟田園,種植粟黍,挖制窖穴,貯存糧食。終于成為一支比較興旺的部落群體。1991年5月,在棗園村發現了這一遺址,面積20000平方米,出土遺物以生活用陶器為主和少量生產工具,收割禾穗的石刀,脫殼去皮的石磨棒,以及在陶器上留下的谷粒遺痕。棗園稼穡是山西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存,折射了人類先民最早的農業生產實踐活動。


        唐堯建國

        大約4500年前,臨汾盆地分布著一支獨立的古代居民,在中原地區確立了統領諸方國的特殊地位,即陶唐民族。據史籍記載,堯“封于唐”,“游于陶”,又稱陶唐氏,“堯治平陽,統天下四方”。1978年,在襄汾陶寺遺址發現了一處占地4萬平方米,包括若干氏族葬區的墓地。從葬制、葬具、殉葬品顯示出的差別表明,當時已步入文明社會階段。陶寺遺址還發掘出了部分先民的大型聚落遺址群,以及燒陶作坊、大城和小城遺址,出土了成套的禮樂器物,玉鉞、石磬、鼉鼓和象征王權的彩繪蟠龍陶盤,表明這里不僅是堯、舜、禹活動的中心,而且已經出現了中央國家政權。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教授概括說:“大致在4500年前,最先進的歷史舞臺轉移到晉南。在中原、北方、河套地區文化以及東方、東南方文化的交匯撞擊下,晉南興起了陶寺文化。它不僅達到了比紅山文化后期社會更高一階段的“方國”時代,而且確立了在當時諸方國群中的中心地位。它相當于古史上的堯舜時代,亦即先秦史籍中出現的最早的“中國”,確定了華夏的根基”。據《帝王世紀》載,帝堯元年為甲辰年,專家們依據不同的資料,運用不同的科學方法推定出同樣的結論:帝堯元年為公元前2357年。

         

        叔虞封唐

        商周之際,翼城一曲沃之間有一唐國,史籍記載是唐堯后裔的封國,史稱舊唐國。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率領諸侯,誓師牧野,一舉滅商而占有天下。唐本是商的屬國,舊唐貴族不滿周的統治,到周成王時期,舊唐貴族參與了“武庚叛亂”,周公東征鎮壓,征服了舊唐勢力,周成王便派自己的弟弟叔虞去管理唐地。叔虞封唐后,對舊唐遺民采取懷柔政策,沿用舊唐制度,尊重舊唐習俗,依用唐的稱號,建都于翼(即翼城縣故城村,后遷唐城),叔虞也被稱為唐叔虞。叔虞死后,其子燮父遷都于晉水(平水)之旁,改國名為晉。晉國的歷史從此邁出了第一步。傳九世,到昭侯時,由于被封在曲沃的桓叔勢力強大,改晉為翼。曲沃武公兼并翼,又改稱晉,并通過賄賂周王室,被命為晉君,列為諸侯,晉國從此逐漸強盛。唐叔虞是晉國的開國始祖。


        晉文公稱霸

        公元前636年2月,晉獻公之子重耳在十多個國家流亡19年之后,終于在秦國幫助下,被晉軍迎至曲沃即位,是為晉文公。那時,晉國國內混亂、民生凋敝、國庫空虛。文公勵精圖治,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和措施,整頓國政。一是整頓吏治,“公屬百官,賦職任功”,提拔重用那些有才能的人,授之以職,必建高功;為節省開支,給各級官吏的俸祿做出具體規定:消除了各種苛刑,使晉國政治有了新起色。二是鼓勵發展生產,“棄責薄斂,寬農通商”,減輕農民負擔,勸民農桑、降低關稅、溝通商旅。兩年時間,國家府庫豐盈,農民豐衣足食,社會風氣改變。三是加強軍隊建設,由原來的兩個軍擴充到三個軍,趁周王室內亂,出兵勤王,護送周襄王返回王城,提高了晉國在諸侯國中的聲望。公元前632年,文公與楚國戰于城濮,依前約“退避三舍”表示禮讓,結果打敗楚軍。周王親自設宴犒賞晉軍,策命文公為方伯,成為盟主,號令諸侯,確立了晉國的霸主地位。文公執政僅8年,但他所奠定的基業,使晉國成為春秋時代稱霸時間最長的國家。


        遷都新田

        公元前585年(晉景公十五年),晉景公采納卿韓厥的諫言,于2月23日遷都新田。1957年,晉國遺址在侯馬市西北郊的牛村、平望、白店、臺神、北塢、呈王、馬莊等七處相繼發現。古城遺址被壓在地下一米左右深處,墻基保存l米左右,最高處達2米多。其中牛村古城南北長1340米、東西寬1100米至1400米。墻外有寬6米、深3至4米的護城河,城內有宮殿建筑遺跡,殿基為正方形,高6.8米,長寬各52米。專家認為那7處古城遺址就是晉都新田不同年代的建筑遺存。據史料記載,新田從晉景公遷都至晉國滅亡共經歷十三世,即景公、厲公、悼公、平公、昭公、頃公、定公、出公、哀公、幽公、烈公、孝公、靜公,共208年。在此期間,新田一直是晉國后期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三家分晉

        公元前558年,悼公死后,晉國六卿(韓、趙、魏、范、智、中行)勢力愈來愈強,晉公室的力量逐漸削弱。六卿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弱肉強食,不斷兼并弱小貴族,六家內部也多次發生內戰。到公元前490年(晉哀公二十二年),范、中行兩家敗北,韓、趙、魏、智四家逐漸掌握了晉國的政權。公元前454年(晉哀公三年),智聯合韓、魏圍攻趙于晉陽(即太原市晉源鎮),3個月無法破城,遂水淹晉陽。危難之際,趙利用韓、魏、智同兵不同心,離間韓、魏,決堤放水,倒灌智營,智軍大敗。之后,盡分智氏土地。公元前435年,哀公死,幽公立。韓、趙、魏三家合謀,只以絳、曲沃兩城為幽公俸食,余地全部歸于三家。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正式承認韓、趙、魏為諸侯,與晉侯并列。韓都平陽(即臨汾),趙都中牟(即河南鶴壁西),魏都安邑(即運城)。那一年具有劃時代意義,戰國由此起始。公元前387年,三家又遷晉靜公于端氏(即沁水)而三分曲沃、絳兩地。公元前376年,廢晉靜公為庶人,遷于屯留,而再分其地。晉自唐叔虞傳至靜公共二十九世,其祀遂絕。


        平陽封侯

        秦漢之際,平陽縣曾是項羽所封魏王豹的國都。公元前204年(漢高祖二年),劉邦派曹參、韓信率兵攻占平陽,平定魏地。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六年),劉邦封曹參為平陽侯。曹參其子曹竄、其孫曹奇、曾孫曹疇先后襲封平陽侯。曹疇承襲平陽侯時,漢孝景帝把大女兒(即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嫁給他,后來曹疇因病與平陽公主一起回到平陽居住。公元前139年(漢武帝建元二年),武帝在平陽侯府選中舞女衛子夫帶入宮中。公元前128年(漢武帝元朔元年),衛子大產下一子即太子劉據,遂立為皇后。衛子夫的得寵使得她的兄弟姐妹隨之顯貴起來。她的弟弟衛青入宮做了侍中,后升為車騎將軍,抗擊奴匈、收復失地、戰功赫赫,被封為大將軍、大司馬。她的外甥霍去病為車騎將軍,抗擊匈奴,功過衛青,也被封為大司馬。去病將同父異母弟霍光從平陽帶入宮中侍奉武帝,武帝臨終時封他為大司馬、大將軍,要他輔佐幼主,霍光歷任兩朝輔政,“小心謹慎,未嘗有過”,掌權長達20年之久,后來幫助劉據的孫子做了皇帝,即漢宣帝。第二年(即公元前68年)霍光病逝。衛氏一門因衛子夫而發跡,以軍功而得貴,威震天下60年。


        劉淵建漢

        西晉末年,司馬王朝的統治日趨腐朽。公元304年(西晉永興元年),匈奴人劉淵在左國城(即離石)起兵反晉。劉淵系匈奴貴族,自幼聰明好學,諳熟漢文,晉武帝咸寧年間曾作為人質久居洛陽,深得西晉君臣賞識。其父死后,劉淵代父為左賢王,回到離石統帥匈奴五部。為了爭取漢族地主的支持,劉淵自稱漢皇的外甥,復漢反晉。公元308年(西晉永嘉二年),遷都蒲子(即隰縣),同年四月,正式稱皇帝。后采納太史令“平陽勢有紫氣,兼陶唐舊都,愿陛下遷都平陽”的建議,于公元309年(西晉永嘉三年)定都平陽。在金殿村修筑金城作為帝都(即遺跡猶存)。由于他以復漢反晉為旗幟,嚴整軍紀,妥當處理民族關系,使漢國勢力發展很快,北取并州,南攻西晉國都洛陽,聲威赫赫。其勢力伸展到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公元310年,劉淵病逝,太子劉和繼位,后第四子劉聰稱帝。公元311年,劉聰攻陷洛陽,將晉懷帝虜至平陽,公元316年(西晉建興四年),又破長安將晉愍帝虜至平陽,二帝蒙羞被殺。公元318年,劉聰死,原劉淵部將石勒在河北勢力壯大,趁機攻進平陽,縱兵大掠,焚燒宮室。在平陽立國10年的漢國就此滅亡。


        法顯西行

        法顯,東晉高僧,原姓龔,平陽武陽人,公元399年(東晉隆安三年),由長安啟程西行,路經甘肅、新疆,翻越蔥嶺,穿行阿富汗、克什米爾、巴基斯坦,艱苦跋涉6年之久,到達天竺。遍訪圣跡,尋求律藏,學習梵語,整理編譯佛經。公元409年(東晉義熙五年),經印度西孟加拉邦,到達斯里蘭卡,后又渡海東歸,到達印度尼西亞,前后13年,共游歷30多國,行程4萬余里,帶回很多梵文佛經,于公元412年回中國時,已是86歲的老人?;刂袊笞g出了《摩訶僧只律》、《大泥洹經》等六部一百多萬字的佛經,還將沿途游歷所見所聞寫成《佛國記》,記敘了沿途各國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概況,成為研究古代中亞、南亞諸國歷史、文化、宗教和中國南洋海上交通最早、最詳備的寶貴資料。法顯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旅行家和卓越的翻譯家,也是中國西行求法的第一人,比唐玄奘西行求法早230年。


        霍邑之戰

        公元617年(隋大業十三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率三萬大軍從清徐南下,經汾陽到達靈石,欲取長安?;粢厥悄舷碌谋亟浿?,地形十分險要。李淵起兵的消息傳到長安,朝廷派宋老生率兵三萬扼守霍邑。李淵到達靈石正趕上霪雨季節,山道泥濘,無法進軍。李淵一方面給起義軍李密寫信,讓其在洛陽牽制隋軍,另一方面由于南下受阻,派人聯系援兵,繼續調運糧秣,待天晴后進攻霍邑,以“先入咸陽,號令天下”。8月初天氣好轉,李淵率軍傍山取道,逼近霍邑,采取誘敵出戰的戰術,讓前軍兵臨霍邑城下。宋老生打開城南門和東門殺出,李淵命李建成、李世民率騎兵飛奔東南兩門,截斷宋老生入城后路,前后夾攻,宋老生戰死,隋軍大亂。李淵乘勢攻城,一舉拿下霍邑。然后取臨汾,克新絳,達龍門、蒲坂,突破黃河天險攻入長安。第2年5月,李淵自立為帝,建立唐朝。


        梁興抗金

        兩宋之際,金朝統治者經常騷擾中原。公元1126年(金天會四年)10月,金軍占領了平陽。農民梁興以太行山為根據地,在平陽一帶組織農民建立抗金武裝“忠義社”,公元1134(金天會十五年)11月與金軍展開英勇激戰。第2年,金軍在平陽向義軍反撲,梁興帶領義軍一百多人與金軍殊死搏斗,終于殺開一條血路,沖出包圍,渡過黃河,投奔岳飛帳下。公元1140(金天眷三年)5月,梁興奉命北上,重返太行山區開展敵后斗爭。那年夏天,先后收復沁水(即沁水)、翼城(即翼城)、趙州(即洪洞趙城)以及河南鞏縣、汲縣、沁陽等地,斷絕金軍糧草,牽制金軍活動,屢戰屢捷,中原大震。所到之處,人民群眾無不歡迎。公元1141年(金皇統元年)底,宋廷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岳飛,梁興仍然在太行山堅持抗金斗爭。公元1148年(金皇統九年)在一次戰斗中英勇獻身。


        平水雕版

        金元時期,平陽是北方的一大文化都市,地位僅次于大都(北京)。自唐代發明雕版印刷術后,由于那里盛產雕版印刷的白麻紙、墨錠、棗木而很快接受了這一先進技術,官民雕印作坊林立。中央政府在此設立經籍所,委派書籍官,專門管理官民經營的書坊工鋪,逐漸形成家置書樓、人蓄書庫的盛況。其雕版印刷之興旺,可以與燕京相比,出現了以張存惠為代表的一大批刻書家。平水雕版主要編集經史、道教經卷、民間文藝和農醫雜書。最著名的有《平水韻》,當時風行全國,成為后來歷代詩人做詩押韻的依據,被稱作《詩韻》。有“平水詩韻行天下”之說:經藏《趙城金藏》、唱本《劉知遠諸宮調》為傳世最早的諸宮調;醫書《銅人針灸圖經》;大型版畫《四美圖》是中國最早的木版年畫。平陽所印書冊,常標以“平水新刊”,因此被稱為“平水版”。

         


        地方特產

         

        臨汾市的植物資源是山西省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臨汾盆地以冬麥、棉花等農作物栽培為主,土產豐富,以曲沃的煙草、臨汾的堯棗、洪洞的蓮菜等聞名于山西省內外;呂梁山以油松、白皮松、遼東櫟林及次生灌叢植被為主,土特產有松香、生漆、猴頭、木耳等,中草藥以甘草、五加皮、蒼術、黨參、核仁等著名;西部黃土殘塬丘陵植被以灌叢和草叢為主,土特產有隰縣金梨和永和紅棗,農作物以冬小麥、玉米、馬鈴薯為主,經濟作物有棉花、大豆等。

        景點圖片
        Attractions Photos

        從云端分享到

        臨汾地圖

        地圖使用指南:

        (1)本電子地圖的基本界面是政區街道和旅游交通地圖;
        (2)點擊地圖左上角“地圖-地形”或“衛星圖像”,可以分別顯示臨汾地圖地形圖和臨汾地圖高清衛星圖;
        (3)點擊地圖右上角小四方形“□”,可一鍵切換臨汾地圖全屏大圖;
        (4)點擊地圖右下角“+ -”,可對地圖進行縮放(手機端也可以用雙手指縮放);
        (5)用鼠標可以拖動地圖到任意位置(手機端用手指拖動)。

        黃帝故里

        河南鄭州黃帝故里
        黃帝故里祠始建于漢代,后曾經毀建,明清修葺。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拜祖的圣地,也是十八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拜祖儀式和歷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現場。 黃帝故里景區分五個部分組成。整個景區布局突出“中華之根”主題,前門區“秀”:中華第一古棗樹、銀杏樹、國槐、松柏蒼郁參t天....
        網友最喜愛的中國十大旅游城市

        網友最喜愛的中國十大旅游城市
        根據檢索量數據排名,云旅游發布最受網友喜愛的中國十大旅游城市...全國十大熱門旅游城市,云景點中國熱門旅游城市的景點推薦、旅游攻略、旅游地圖等旅游指南資訊...北京、大連、青島、西安、南京、上海、成都、重慶、麗江、杭州、廈門、三亞...
        國脈傳承之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2003年2月在原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兩館合并的基礎上組建成立,隸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是以歷史與藝術為主,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國家博物館。系統收藏了反映中國古代、近現代、當代歷史的珍貴文物...
        中國國家博物館,位于天安門廣場東側,建筑面積近20萬平方米,有106萬件珍貴藏品,已經躋身于與大英博物館、盧浮宮比肩的一流博物館之列...國博新館共有49個展廳,最小的面積700平方米,最大的中央大廳達2000平方米,庫房容量達到了100萬至120萬件...

        云旅游網
        有料,靠譜。
        云旅游網
        ?

        備案號:浙ICP備14023806號

        亚洲人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72成 人影片 免费观看视频,亚洲欧美综合图片,在线a∨片无需播放器
      1. <p id="s472h"><nav id="s472h"><small id="s472h"></small></nav></p>
      2. <td id="s472h"></td>
      3. <p id="s472h"></p>